近年來,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速和生活方式的改變,急性腦出血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急性腦出血是指原發性、非外傷性腦實質內出血也稱自發性腦出血,具有高發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殘率等特點,傳統內科保守治療或開顱手術,治療效果均不理想,嚴重危害患者的健康和生存質量?;诖?,我們邀請到上海市徐匯區中心醫院神經外科的孫樹杰教授對急性腦出血的中西醫結合與早期康復治療進行講解。
Q1:隨著導致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等腦血管病的危險因素日益增多,腦血管病已成為我國位列第一的死亡原因。這么多年來,您一直從事腦血管病方面的研究,成果顯著,作為我國“方體三維數字定位法”和腦出血微創“定向軟通道”救治新技術的創始人,您可以簡單介紹一下這兩項技術嗎?同時希望您簡單談一下您對于未來腦出血患者的治療手段不斷進展和提升的展望,如何更好的造福廣大腦出血患者?
孫樹杰教授:其實在90年代我就已經開展了“方體三維數字定位法”和“定向軟通道”治療這兩項技術,根據立體幾何原理,即空間任意一點的位置都可以由三維定向坐標系統所確定。將這個原理和顱腦解剖相結合,把“類圓形”的頭顱“框”在方體的空間內,根據方體內三個相互垂直的平面相交形成三線一點的原理,分別作出通過該點的水平面、冠狀面和矢狀面,形成以該點為原點的三維定向坐標系統。也就是根據CT掃描所提供的出血位置的立體定位參數在患者的前額部、顳部、頂部及枕部垂直投影的線和面,根據三面焦點建立以腦內血腫為原點的三維定向坐標。然后直接經頭皮定向鉆顱形成一個直徑5 mm的骨孔,建立起進入顱內靶點的定向通道,并由此向血腫部位定向置入一根軟性血腫吸引管,抽吸出部分液化或半液化的陳舊性血凝塊進行減壓,術后輔以rt-PA或UK纖溶藥物注入,將殘留的血凝塊溶解引出,較大血腫也可行多通道置管清除,定位準確、操作簡單、創傷小且手術并發癥少。
同時手術可以迅速清除血腫,快速緩解顱內高壓和局部腦組織的壓迫,使大血腫變為小血腫;術中通過導管注入化學溶解劑,使殘余小血腫溶解引流排除,提高血腫清除率,降低手術過程中再出血的風險;置入腦內清血的軟管頭部“光滑圓鈍”,管質地軟,不傷腦組織血管,可隨腦組織的搏動而擺動,保護腦組織;且手術操作簡便,不用輸血,醫護人力成本低,費用僅是開顱手術的1/5,有利于在各級醫院開展,這些獨特優勢使“方體三維數字定位法”和“定向軟通道”治療技術在腦出血的治療方面取得了顯著效果。在此基礎上加上中西醫的綜合治療,可以很快發生作用,使患者的動脈循環通暢、恢復靜脈回流和顱內壓的正常,促進患者的康復,提高患者的生命質量。
雖然現在臨床上針對腦出血的治療方法層出不窮,但是在腦出血的治療過程中我們還是要注意以下這幾個要點:腦出血治療的首要原則是保持安靜,穩定血壓,防止再出血;根據病情,適當降低顱內壓,防止腦水腫,維持水電解質、血糖、體溫穩定;同時加強呼吸道管理及護理,預防及治療各種顱內及全身并發癥。所以臨床上對于腦出血的治療一定要抓住兩個“時間窗”,即顱內血腫清除的“時間窗”和針對繼發性腦損傷的治療“時間窗”,早期及時清除血腫及損傷壞死組織,降低神經損傷,后期促進損傷組織再生修復,加速功能康復。此外,還要從基礎研究轉向臨床轉化研究,建立最優的評估手段,完善臨床轉化研究策略與制度,系統全面地探明腦出血的發生發展機制,找到合適的治療“時間窗”,為腦出血的救治迎來新的春天。隨著科技的發展和智能技術的更新,相信會有更好的技術來治療腦出血,解決動靜脈和顱內壓增高、腦脊液循環障礙等問題,為腦出血患者帶來福音,降低我國腦出血患者的致死致殘率。
Q2:目前針對高血壓性腦出血仍以手術治療為主,其治療手段也在不斷的改進提升,此外術后的治療也是很關鍵的,所以您可以簡單給我們介紹一下高血壓性腦出血綜合治療的現狀如何?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孫樹杰教授:臨床上,引起腦出血的主要原因是高血壓和動脈粥樣硬化,而腦出血的并發癥,是造成患者死亡的重要誘因。因此腦出血的治療,尤其是高血壓性腦出血的治療,它不能單純靠微創手術解決,要在微創治療術后,盡早地、積極地開展綜合治療,防止術后并發癥的發生。
防止腦出血術后出現并發癥,除了術前積極預防和控制出現消化道出血、肺炎、感染等并發癥的同時,術后也要及早的使病情趨向平穩。由于腦出血是急癥,容易引起感覺和肢體運動的障礙,使患者長時間臥床,容易出現肺炎、感染、褥瘡等臥床并發癥,因此早期進行理療、針灸、按摩和中藥等康復治療尤為重要。而我國可以治療腦出血的中成藥腦血疏口服液,在腦出血早期康復治療的應用中,效果顯著,在患者的康復過程中亦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
Q3:中醫與西醫在治療腦出血方面都有各自的優勢,當前,很多專家都開始研究如何使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來治療腦出血疾病,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對于腦出血患者中西醫結合治療的時機以及治療方案的選擇您有哪些建議?尤其是中醫治療腦出血疾病有哪些突出優勢呢?您可以為我們分享一些治療經驗嗎?
孫樹杰教授:臨床上,腦出血患者的中西醫結合治療進行的越早越好,中西醫結合治療不僅可以降低患者的致死致殘率,還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而且中醫在腦出血的治療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中藥的早期介入治療,是我國臨床醫學的獨特優勢。比如術前用大黃這味中藥,不僅有降顱壓、消水腫、清潔腸道糞便的作用,還讓術后早期進行鼻飼成為可能。在這方面,西醫尚無此類作用的藥物。而我國可以治療腦出血的中成藥物腦血疏口服液,不僅有和大黃相同的作用,還有營養、疏通血管,去除腦內凋亡的神經細胞以及促進半死亡狀態神經細胞恢復的功效,在臨床上應用廣泛,效果顯著。我也做過很多腦出血方面的課題研究,發表了很多論文,多項研究證實腦血疏口服液在腦出血的治療上發揮著重要作用,大家可以放心使用。因此,我建議廣大醫務工作者在腦出血的綜合治療方面,尤其是患者術后的早期恢復,不要忘記中西醫的結合治療。
Q4:因為急性腦出血患者多有基礎病,綜合治療可以顯著提高其治療效果,因此腦出血的早期康復和治療尤為重要,所以從您的視角來看,早期康復何時介入比較合適?
孫樹杰教授:近年來,康復醫學在我國廣泛開展,但早期康復治療的臨床使用還需要進一步完善。為了防止出現因為患者早期肢體擺放不正確,不僅給康復過程帶來困難,還影響患者康復后肢體活動的情況。我建議廣大醫院要盡早進行早期康復治療,越早越好,比如患者雖然處于危重期,但只要生命體征平穩,允許進行早期康復治療的干預,就可以開展包括讓患者保持康復體位、康復機器人和中藥治療等多種多樣的康復治療,這樣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預后情況。
來源:神經時訊
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uHMTKr4KGTy5_MX8_LQSw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