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腦出血一直是臨床研究的重點,近年來也取得了一些研究進展,其中在病因方面,發表在Neurology的一項研究提到,不論是腦葉出血還是非腦葉出血,高血壓均是發病的危險因素。您認為,這一發現對我們后續的臨床診斷是否有影響?可能帶來哪些變化?
趙性泉教授: 腦出血大致可分為自發性腦出血和創傷性腦出血兩類。自發性腦出血又可分為原發性腦出血和繼發性腦出血,前者的危險因素主要為高血壓和淀粉樣血管變性;后者可由血管畸形、腫瘤等多種原因導致。統計學數據顯示,原發性腦出血當中,高血壓引起的腦出血約占85%,但近年來的研究發現,臨床診斷為非高血壓導致腦出血的患者往往也受到了高血壓因素的影響。這一結果為臨床預防腦出血提供了極大的幫助,證實了血壓的有效控制,對于高血壓和淀粉樣血管變性所致的腦出血都可起到極好的預防效果。該數據在真實世界中也得到了實際的反饋,目前在歐美國家和我國發達地區,隨著高血壓管理的有效進行,腦出血發生率也相應的出現了逐漸下降趨勢。另外需要強調的是,腦出血作為腦卒中死亡的主要病因,未來對于腦出血的控制,也將有效減少腦卒中死亡的發生。
Q2:另一個比較受關注的問題是腦出血患者急性期監測DWI高信號,發表在JAMA Neurol的一項綜合薈萃分析推測,此類患者慢性高血壓小血管病急性發作可能是其DWI高信號的主要原因。這一結果對于腦出血患者早期降壓治療的應用是否會帶來正面影響?
趙性泉教授: 腦出血患者繼發損害的發生過程中是否存在缺血因素的影響一直備受爭議,目前的研究通過特殊的DWI序列發現在血腫周邊或遠隔部位存在具有缺血特征的高信號,這證實了缺血性腦組織的存在,也證實了腦出血過程中確實存在缺血性損害。該研究發現,DWI信號的出現與繼發缺血性損害的嚴重程度以及患者遠期預后的結果息息相關,這意味著該方式可成為預測患者遠期結果的極佳方式。同時,該結果也能為腦出血患者早期的降壓治療帶來指導,對于存在DWI高信號的患者,盲目的采用降壓治療可能帶來缺血性損害的加重,并造成遠期預后不良,這意味著早期降壓治療可能不能作為腦出血患者可普遍采用的一種治療方案。
Q3:腦出血患者急性期的治療一直是臨床上的難點,導致這一問題的很大原因是目前缺乏特異性治療藥物,因此不少研究都在嘗試使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案對腦出血患者早期進行多靶點綜合管理,您覺得中西醫結合治療是否是未來腦出血治療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
趙性泉教授: 目前的主流觀點認為,腦出血患者治療有效性的主要評價是患者功能預后的改變,但由于腦出血病因、發病機制的復雜性和患者個體化的差異,臨床當中腦出血患者的血壓管理、止血治療、血腫清除手術、神經保護治療等手段在治療中均沒有得到一個令人較為滿意的一致性結果。反而是中醫藥在患者功能預后的改善方面顯示出了部分優勢。近年來,我們團隊聯合東直門醫院高穎院長團隊從“十二五”研究開始,到現在正在開展的“十三五”研究,對包括腦血疏口服液在內的一些中成藥進行了相關的研究和探索,也已經得到部分正面結果,給臨床帶來了一些助益。未來我們也希望能夠建立更加完善的評價體系,進一步深挖中醫藥在腦出血治療中的更多作用。
Q4:血管周圍水腫是腦出血發生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病理變化,對于患者臨床管理和預后的改善有著重要價值?,F階段部分研究中,中成藥物如腦血疏口服液等,也得到了不少指南共識的推薦,根據您的臨床經驗,這一方案的有效性如何?是否能為臨床管理帶來有效幫助?
趙性泉教授: 事實上,除了腦出血本身所帶來的直接損害,更多患者的臨床加重和功能惡化是由腦出血導致的繼發損害所引起。因此,近年來臨床腦出血治療當中的關注重點還是放在腦出血繼發損害領域。血腫周圍水腫作為腦出血繼發損害中較為常見且影響較大的一類,可能受到血腫、炎癥和神經毒性作用等多重因素的影響。對于這種多因素影響的問題,需要多途徑、多靶點的治療措施,而中醫藥綜合治療在該方面體現了得天獨厚的優勢。對此我們的團隊也進行了一些探索,比如在應用腦血疏口服液治療患者血腫周圍水腫的相關研究中,可以通過影像學檢查手段明確觀察到治療組部分患者血腫周圍水腫的有效控制,相關治療指南也進行了推薦。但限于目前技術和評價方式的一些不足,中藥作為腦出血治療領域的重要優勢尚有待繼續發掘,未來我們也希望能夠找到更加合理且有效的方式和評價體系,進一步挖掘中醫藥的巨大價值。
趙性泉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神經病學中心主任、黨總支書記,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致力于腦血管病、眩暈、神經重癥、社區流行病學等領域研究,以第一或通訊作者發表SCI論文累計影響因子300余分。承擔、參與并組織諸多科研工作,包括“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國家重大專項、中國醫學科學院醫藥協同科技創新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北京市醫院管理局-使命登峰人才計劃等課題。
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秘書長、北京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卒中學會卒中與眩暈分會主任委員、國家衛生計生委腦卒中防治專家委員會出血性卒中內科專業主任委員、北京腦血管病防治協會副會長。
獲得實用新型專利7項,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7項。北京市衛生系統高層次衛生技術人才學科骨干、學科帶頭人,獲得優秀黨務工作者等榮譽。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計劃”,被授予“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等榮譽稱號,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
來源:神經時訊
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R7x8BtXBd6CRxlgzxb94_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