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紀實 | 高海青教授:老年心血管疾病診療兩大核心——心理和衰老
發布時間:2022-04-12 閱讀

老年心血管疾病是老年人常見的疾病病癥之一,隨著年齡的增長,心血管的結構和功能改變,從而引發一系列的心腦血管疾病。精神心理障礙也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使心血管疾病的預后惡化。我國老年人越來越多,如何更有效地進行老年心血管疾病的診療,面對老年人一體多病現象,合理用藥是廣大醫務工作者當前的重要任務?;诖?,全科學苑特別邀請到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高海青教授,對老年人心血管病的診療等相關問題進行探討和分享。

老年心血管疾病的診療應從整體觀出發

隨著年齡的增加,心血管的結構和功能改變不斷累積,最終導致心血管疾?。–VD)風險的增加。老年心血管疾病是一種機體衰老情況下發生的疾病,且老年人往往存在多病共存的現象,區別機體衰老與疾病之間的關系,是臨床醫生診療的前提也是重點。

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器官和組織就容易出現退行性變化,比如腿腳不利、疲憊乏力等,這些都是衰老的正?,F象。高教授指出,臨床觀察發現因衰老問題就醫的老年人占比50%~60%,病理性改變的患者在20%~30%。臨床醫生應注意區分老年患者的癥狀是機體衰老的表現還是疾病的表現,采用“虛實結合”的診療手段,即虛為衰老、心理等現象,實為疾病本身。對兩者加以識別,并給予干預,可以避免過度治療及過度用藥現象的出現。

02

老年心血管患者常伴有焦慮,

應重視識別和積極干預

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轉變要求臨床醫生“近整合醫學化”,醫生不僅要看病癥,還要以綜合的視角,從全局觀看待疾病。

2021年世界衛生組織發布《2021年成人高血壓藥物治療指南》指出,社區醫療工作者可通過協作治療模式,輔助做一些包括患者教育、服藥、血壓測量和監督的工作。鼓勵通過遠程監測以及社會或家庭自我管理來加強對血壓的控制,并將其作為綜合管理系統的一部分。

臨床中,發現心血管疾病患者,尤其是急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存在焦慮,個別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抑郁和焦慮可促進冠心病、高血壓、心力衰竭的發生與發展,也可增加患者的死亡率?;加行难芗膊〉幕颊叱3R矔е乱钟艏敖箲]等精神障礙的發生。研究表明,精神心理障礙與心血管疾病共病的發病率高達38%,急性心血管事件的患者合并抑郁癥狀更是高達46.6%。由此可見,心血管疾病與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存在密切聯系,且這兩種疾病互為因果,互相影響,極易導致病情惡化。

高教授指出,臨床醫生應關注生物學、心理學兩大方面,前者主要減少心臟事件的發生,后者確?;颊哂辛己玫男睦頎顟B、對疾病及治療有正確的認知,建立健康的行為方式,從而擁有較好的生活質量。

高教授強調,焦慮對心血管病患者治療和預后具有顯著的影響,治療“雙心疾病”,需要醫患之間通過交流、溝通達成共識。治療的過程,需要醫患配合,身心并重,中西醫并行,必要時進行心理或藥物干預。

03

老年心血管疾病綜合防治,

中西醫結合治療不可或缺

面對“雙心”疾病,想取得良好療效不能從單方面治療心血管疾病或心理障礙入手。中西醫結合治療可改善微循環,對治療“雙心”疾病具有重要意義。高教授講到,目前國內外多項指南、共識對心血管疾病診斷與治療的規范化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但“雙心”疾病的治療還存在一定的短板,即因為臨床醫生對于中醫藥的認識不足,導致“雙心”疾病治療中很少使用中藥。

有研究表明,臨床常規治療基礎上加中藥可明顯提高心血管疾病治療效果,尤其對雙心患者療效更為明顯。高教授指出目前能夠用于“雙心”疾病治療的中藥比較少,但作用并不小。比如心可舒片,具有調整情緒、抗血小板聚集、控制血壓、減慢心率等多靶點的效應。而且,中西醫結合治療能夠減少副作用、改善疾病預后,提高整體療效。尤其在老年心血管的綜合防治中,中西醫結合治療不可或缺。


高海青 教授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主任醫師  山東大學教授  博士研究生導師

山東省心血管蛋白質組學重點實驗室主任

中國康復總會無創心功能研究會副主任委員

中國醫師協會全科醫學分會原副主任委員

中國老年醫學聯盟副主席

華北老年醫學中心聯盟主席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特邀評審專家

山東省老年學與老年醫學學會副會長

山東醫學會老年醫學專業委員會名譽主任委員

山東醫學會骨礦與骨質疏松專業委員會名譽主任委員

山東省慢性非傳染疾病防治專家委員會心腦血管疾病防治學組組長

山東省心功能研究會常務副會長

山東省微量元素科學研究會副理事長

山東省衛生保健協會會長

山東省保健委員會專家咨詢委員會副主任

山東省藥學會常務理事等


來源:全科學苑

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mxS1R5OUpvXh1WYOt3dwmg

精品呦交孩交vide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