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芳主任:正確認識焦慮引起的胸痛
發布時間:2023-04-20 閱讀

65歲男性患者,因為胸痛在當地醫院行冠脈支架植入術治療,術后正規服藥治療,但仍感胸痛,在多家醫院就醫,胸痛始終沒有緩解,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和患者情緒。給予患者給予心理疏導及抗焦慮治療后,胸痛癥狀緩解。該病例的患者是冠心病合并焦慮,臨床稱之為雙心疾病患者。

什么是雙心醫學?

雙心醫學又稱為心理心臟病學或精神心臟病學,是研究心理疾患與心臟病的相關性,即研究人的情緒與心血管系統之間深層聯系,以及控制這些心理疾患對心血管疾病轉歸的影響。

2020年中國疾病總負擔排行榜上,精神障礙和自殺的負擔已遠遠超過惡性腫瘤的負擔。心內科心理障礙的發生率達到40%~50%,冠心病合并情緒問題的預后比單純冠心病預后差。

三類心內科患者易出現焦慮/抑郁障礙

第一類患者

無器質性心臟病變,因精神或神經系統問題出現“心臟病”癥狀,因自覺胸悶、胸痛而懷疑患上心臟病,加之總聽到身邊有人因心臟病去世的消息而越發驚恐、憂慮不安、失眠,反復就診。

第二類患者

心臟病不嚴重,心理負擔過重,導致軀體出現各種癥狀,如胸悶、心悸,心電圖表現僅為早搏,由于醫生的不正確解釋而導致精神壓力過重。

第三類患者

器質性心臟病患者,患者對于疾病的承受能力低,因恐懼心理而加重心臟疾病癥狀。比如頑固性高血壓、反復發作的心絞痛、心臟介入治療、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安裝心臟起搏器、難治性心力衰竭、難以解釋的心臟病癥狀等患者,盡管手術很成功,但在經歷了急救、手術、病友死亡等刺激以及對疾病預后不了解,從而產生抑郁、焦慮等情緒障礙。

雙心疾病患者該如何治療?

雙心疾病患者的治療包括非藥物治療和藥物治療。輕癥患者采用非藥物治療可緩解癥狀;重癥患者需要在非藥物治療基礎上加用藥物治療。

非藥物治療

1.認知治療,適當地解釋病情;

2.支持性心理治療:給予患者鼓勵,定期隨訪,指導患者及家屬進行康復治療;

3.行為治療:改善睡眠情況,生活規律,加強鍛煉,緩解壓力,自我暗示,鼓勵患者多進行戶外活動。

藥物治療

常用的中成藥物,比如心可舒片,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效果,對于冠心病、心絞痛、高血壓、心律失常等多種心血管疾病都有明確的治療效果,而且還可以改善多種心血管疾病合并的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適合患者長期服用。

常用的西藥,如苯二氮卓類、曲唑酮、黛力新、帕羅西汀、舍曲林等藥物,這些藥物都要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應用,根據個體情況差異應用不同的藥物。


郭芳  主任醫師

山東省第二人民醫院  心內三科主任

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訪問學者;

山東省老年醫學會心血管病專業委員會委員;

山東省心臟康復委員會委員;

山東省腦心同治委員會委員;

濟南中西醫結合學會腦心同治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山東省研究型醫院協會心血管分會委員;

濟南市電生理學會委員;

省級科研1項,市級科研1項,主編著作4部,專利7項,于SCI及國家級核心期刊發表論文10余篇。


來源:全科學苑

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HAa0id91_yR5QkhWD0YMPw

精品呦交孩交videos